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推动什么行业繁荣发展(推动什么行业繁荣发展更加稳定)

2024-03-28 12160 0 评论 行业动态


  

本文目录

  

  1. 银发经济催生哪些行业发展
  2. 为什么现在经济越不景气,电影文娱行业却会越繁荣
  3. 谈谈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与发展的认识

银发经济催生哪些行业发展,从供给侧来看,线上老年适用品市场越来越繁荣。银发族网购的商品品类十分广泛,网购已关联到银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银发经济催生哪些行业发展。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社会共同的期待。而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11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从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积极培育银发经济等方面提出一揽子举措,“夕阳红”又将引爆哪些朝阳产业?

  

根据此前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发布的《2020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402万人,占总人口的18.7%;我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9064万人,占总人口的13.5%;我国老年人口抚养比为19.7%,比2010年提高7.8个百分点。

  

而在《意见》中最受关注的一句话是:研究制定住房等支持政策,完善阶梯电价、水价、气价政策,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承担照料责任。“从这个地方可以看出,后续从养老的角度出发,一些购房政策会有所调整。可以设想会有类似的政策,即各地楼盘认购过程中,可以向此类有赡养和照料父母需求的购房者倾斜,在购房方面提供优先或便利。至少类似表述说明,养老方面的支持力度提高,相关购房的支持力度也会强化。”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称。

  

就近居住、共同生活,子女与父母的最优距离,是“一碗汤”的距离。家住北京东城区地坛公园附近的贺先生去年为父母在距自己家两公里附近买了一套小户型。用他的话说,自己家所在的小区是个东城学区房,社区内再买一套的难度太大,但距小区两公里外便属于朝阳区,购房成本单价从13万元/平方米降低至不到7万元/平方米。房子更新、社区更好。

  

“我们这种上有老下有小的,除非实力特别强,想在一个小区内买两套房子,要么顾得了孩子上学,就不顾了老人的舒适度,要么就像我这种选择,一站地的距离,比一碗汤更现实。”在贺先生看来,要想兼顾孩子上学与父母养老的房子,三公里内的教育与医疗配套一样不可少,而家里顶梁柱的职住平衡也同样重要。“距离单位不超过半小时路程、12年内不错的教育、一家三甲医院可能是我们这个年龄段的理想住宅。”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健康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重点。此次《意见》提出,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要提高老年人健康服务和管理水平,加强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和保障以及深入推进医养结合。

  

事实上,此前国家多次发布有关护理服务的利好政策。2018年,国家卫健委等十一部门印发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年1月,国家卫健委印发《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北京等6省市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重点为高龄或失能老年人、出院后患者、康复期患者和终末期患者等行动不便的人群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多家企业在上述背景下开展了业务相关布局。2020年12月,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与湖南格尔智慧科技有公司正式签订了共建“互联网+护理服务”战略合作协议。微脉于2018年年底布局“互联网+护理服务”,目前微脉已经探索出一条以老龄群体为中心,集预防、管理、治疗为一体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微脉首席医疗官胡炜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公司在全病程管理服务的探索中发现,医院对老年疾病的管理及提升老年人依从性上存在一定的断点,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年轻人口外流,人口结构老龄化严重。很多老年人在诊后、检后、术后及院后的管理都要依靠个案管理师与专业的医护团队,聚焦向老年群体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已成为一个社会性的话题,此次意见的提出,无疑释放出了一个利好的信号,国家正在推动企业等社会机构参与到老龄工作中来。

  

金牌护士联合创始人兼CEO丁少磊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老年健康支撑体系是老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护理康复,长期照护,安宁疗护”又是老年健康的重要内容且以护理为重点。政策的发布,进一步加速了“互联网+护理”(照护)的落地实施,为老年健康工作增加有效护理服务供给,推动了产业的发展。

  

在智能化产品上,部分企业也早有动作。乐普云智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心脏康复是一种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综合而又复杂的干预治疗,乐普心电人工智能技术能连续记录到患者日间和夜间时段的心电活动情况,对医生和患者及时调整治疗方式提供帮助,降低急性缺血性冠脉事件的发生率和住院率。降低心衰患者的心血管原因死亡率和心衰原因住院率,改善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为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养老早被决策层列入顶层设计,推进第三支柱养老金体系、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时不我待。《意见》明确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大力发展企业(职业)年金,促进和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据了解,第一支柱为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即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为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及商业保险。

推动什么行业繁荣发展(推动什么行业繁荣发展更加稳定)

  

那么,目前全国范围内的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产业发展情况如何?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系教师杨泽云分析表示,第三支柱的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自2018年5月开始启动试点,到2019年年底,仅有4.7万人参保,2019年保费收入也只有2.45亿元。目前,第三支柱的商业养老保险发展严重不足,但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

  

商业保险公司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产品应该从何处着手?杨泽云建议称,首先是开发设计差异化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人所处生命周期不同,对于商业养老保险的需求不同,应根据客户需求开发设计不同的产品。其次,要控制风险,加强信息披露。商业养老保险的资金周期较长,面临较大的风险。而养老需求的特殊性使得其资金不能有较大的波动。因此,资金管理需要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追求收益,同时也要做好信息披露。

  

对于发展适老相关产业,《意见》指出,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开发老年人健康保险产品。

  

事实上,近年来,银保监会鼓励保险机构发展各类老年人保险产品,丰富老年人可选择的商业保险品种,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数据显示,目前可供老年人选择的保险产品已超过1000个,基本涵盖了老年人最为关注的疾病险、医疗险、意外险、养老险等产品。截至今年10月,已上线25款投保年龄超过70岁的费率可调长期医疗险产品。

  

不过,与我国规模庞大的老年人口相比,保险覆盖率仍需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全国有1.07亿60岁及以上老年人持有商业保险保单,老年人商业保险渗透率(购买商业保险的人数/人口总数)为41%。

  

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分析指出,目前商业保险机构推出的健康保险产品在市场上受欢迎程度较低,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消费者认为产品定价偏高。而带有普惠性和政策性的健康险产品,由于逆选择风险,亦使人担忧制度的可持续性。对此,李文中表示,老年人健康保险未来的发展路径应该主要为老年人提供各种健康服务,同时提供适度可控的健康风险保障。

  

老年人健康保险产品对于我国未来养老工作的推进有什么意义?李文中表示,对于老年人而言,保证生活质量仅仅有养老金是不够的,他们身体机能衰退导致对健康风险保障需求和健康服务需求非常大。因此,促进和实现医养结合对养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指出,稳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加大探索力度,完善现有试点,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长期护理保险主要是为被保险人在丧失日常生活能力,年老患病或身故时,侧重于提供护理保障和经济补偿,目前我国的护理保险也有了社保型的护理保险制度、商业性护理保险两大类。

  

针对长期护理保险,国家多次出台政策大力支持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目前绝大部分试点城市的长护险项目都是商业保险公司承办。但目前长护险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护理服务需求与供给不对称,庞大的老年人健康、医疗和护理服务需求给现行康养体系带来严重挑战等问题。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朱俊生表示,目前护理保险加失能保险保费占比不到2%,从商业健康险来看,长护险目前还未完全发挥成效。

  

数据显示,预测2020年中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数量为4250万人,占比为17%。而预测2030年、2050年中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数量分别为6290万人和9600万人,占比分别为17%、20%。

  

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保险系主任郭振华看来,对于长护险来说,随着失能老人逐渐增加,而长护险及长护险配套体系可以解决该问题,这使得长护险的政策需求大大增加。

  

日前,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银发经济崛起——2021老年用户线上消费报告》,报告显示:从供给侧来看,线上老年适用品市场越来越繁荣,线上老年健康服务类商品数量增长超10倍;适老服饰商品最丰富,传统品牌受偏爱;年轻人买走了一半的老年适用品,回报型消费引领银发经济升级;银发族是消费市场的重要增长动力,2021年前三季度银发族网购销量同比增长4.8倍;银发族越来越习惯网购生活必需品:米面粮油、纸品湿巾消费增10倍;银发族也通过网购使休闲生活更丰富,旅游消费增10倍。

  

线上老年健康服务类商品数量增10倍

  

从供给侧来看,线上老年适用品市场越来越繁荣。老年适用品是指各品类中专门为满足老年群体需求制作的商品,比如老年服饰、老年食品、老年营养品等。整体来看,2021年前三个季度老年适用品的数量同比增长33%,销量同比增长73%,市场需求更旺盛。

  

在老年适用品中,服饰内衣的商品数量占比达到51%,品种最为丰富,其中恒源祥、七匹狼、铜牛、健将等传统品牌更受银发消费人群偏爱。食品饮料、营养保健、运动户外等老年适用品的数量不到10%。目前,老龄电子产品市场有了兴起势头,很多品牌推出老年手机、老年平板电脑等,老年医疗、老年居家、老年文化娱乐等领域的商品开发相对不足。

  

对比来看,健康服务类商品数量同比增长超过10倍,医药、营养保健品的商品数量同比增长超过1倍。健康还是银发产业供给端最关注的需求。

  

80后、90后人群经常会为家里的老人购买日常用品、健康用品及节日礼品来回报老年人,使老年人接触到更多新的商品。有数据显示,80后、90后消费者在购买老年适用品时,经常会选择高品质、智能、健康环保的商品,也经常带动老年人一起参与到生鲜、宠物、旅行、服务等新兴消费体验中,引领了老年消费升级。

  

但2020年前三个季度,35岁以下用户网购老年适用品的数量占比近50%,到2021年前三个季度下降到47%,老年群体自己网购的份额增长了。

  

年轻人也是根据老年人的需求购买老年适用商品。35岁以下、56岁以上两个用户群的适老消费有共同点,也有明显的差异。35岁以下用户群,购买骨骼健康、增强免疫等营养品的销量占比更高,最突出的是,年轻人为购买适老手机的销量占比更高,而56岁以上群体购买服装的销量更高。

  

从区域市场来看,县域农村是适老商品的最大市场,销量占比37%,明显高于县域农村全品类的`销量占比。县域农村的适老型消费突出,一方面由于大量的老年人口居住在县域农村,市场基数大;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接受网购,网购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同时,县域农村线下市场商品的丰富度不足,网购能更好的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一二线城市的老年人有闲有钱,对新事物的接受度更高,与县域农村形成不同层次的需求市场。从增长情况来看,县域农村的增长势头最强,2021年前三个季度老年适用品销量增长171%,一线城市市场销量增长85%。

  

从区域市场来看,华东、华中地区老年适用品线上销量增速高于全国,西南、西北、东北地区老年适用品线上消费增长较低。

  

银发族网购更频繁,销量同比增长4.8倍

  

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银发人群数字化进程明显加快。老年用户网购的销量同比增长4.8倍,华北、华东地区成交额占比高于用户数占比,银发族网购的购买力更强。

  

银发族网购的商品品类十分广泛,既包括婴幼儿奶粉、玩具图书、手机、家电、家居家具,也包括老年适用的无糖糕点、营养保健品、珠宝首饰等。从银发族网购的品类来看,网购已关联到银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

  

银发族网购的生活必需品越来越多,2021年前三个季度银发族网购的米面粮油、纸品湿巾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10倍。

  

银发族也会通过网购来满足自己的休闲消费需求。银发族“有钱有闲”,既有相当的财富积累,又临近退休年龄,有大量的休闲时间,休闲娱乐社交等精神消费的需求强烈。2021年前三个季度,银发族在旅游度假上的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10倍,本地周边游、园艺生活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3倍,花卉绿植、文玩收藏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50%。

  

健康是银发族关注的首要问题。利用线上消费的便利,银发族的健康及养生需求也得到了满足。健康服务近几年的新兴业务,银发族迅速参与到线上健康服务的消费中。2021年前三个季度,56岁以上用户网购口腔齿科服务的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8倍,健康体检、在线问诊的成交额同比增长210%、71%。同时,银发族的保健意识明显提升,调节三高、明目益智类保健品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90%,养生/保健及滋补营养品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70%。

  

自上世纪末开始,老龄化问题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日前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13.50%。对照国际标准,当一个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7%至14%为轻度老龄化,14%至20%为中度老龄化,21%至40%为重度老龄化。这从一个方面表明,我国已接近中度老龄化社会。

  

“银发经济”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和冲击,也蕴藏着宝贵的发展机遇和希望,在看到人口老龄化对基本公共服务带来挑战的同时,也要看到“银发经济”所蕴含的新机会。

  

随着消费升级,我国老年人的消费观念正由以前的储蓄型向生活改善型转化,并将改善生活质量作为一大重点:退休在家,健康最重要,游泳、健身、查体一个不能少;约上亲朋好友旅行出游,既能交流聚会,又能饱览美景;老年大学报个班学学书画、舞蹈、烹饪,既满足兴趣爱好,又丰富老年生活;智能手机在手,看新闻、刷抖音,见到心仪的商品装进购物车,一通“买买买”……

  

老年人的消费实力已经得到市场印证,“银发经济”已经渗透到老年人日常生活消费的方方面面,除了基本的家政服务、日常生活用品,还包括卫生健康服务、社交、保险业、金融理财、旅游娱乐、房地产、教育、咨询服务等各个领域。咨询机构发布的《2021中国银发经济行业调研报告》显示,中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持续上升,2020年已达5.4万亿元。据预测,到2021年,中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将达5.9万亿元。显然,老年人正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军,为老年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机会正在显现。

  

虽然”银发经济“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目前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老龄化产业目前未得到有效的市场挖掘,虽然政府相应的政策不断出台,落实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加之银发产业存在经营成本较高、产业投入大、回报周期较长的特点,难以适应老年消费快速呈现出的年轻化、社会化、品质化新特征,导致老年产品与服务供不应求,甚至出现不适合、技术质量不过关、口碑差等问题。

  

其次,与日益旺盛的老年消费需求相比,老年消费市场供给依然存在一些短板。企业在开发老年产品市场时往往忽略老年消费需求的多样性和特殊性,还是将主要目光放在基本生活、医疗和养老上,对老年人文化、娱乐和社交方面的需求关注不够,缺乏对老年市场细分和老龄群体消费需求的深度挖掘,市场上针对老年人的高品质产品和服务太少,对老年市场不断攀升的发展前景认识不足,难以为整个老年群体提供多层次、高品质、专业化的产品与服务,无法满足老年人消费升级的需求。

  

另外,银发族面临的数字鸿沟亟待填平。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也同样影响着老年群体,而“技术鸿沟”是阻碍老年人充分享受数字生活的重要原因。如何更好地提供适老化产品,降低智能化应用门槛,简化消费操作流程,解决老年人在使用互联网等技术时遇到的困难,让他们跟上数字化发展步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些弊端和短板,阻碍了老年市场消费潜力的充分释放,需要用系统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来整体谋划,在供需两端一起发力,助力老年消费迈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老年消费有很强的针对性,开发产品和服务必须深入研究老年人需求特点。

  

如今的老年人消费观念已不同以往,很多方面都已发生变化:更加追求产品品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愿意在旅游与养生理疗等方面增加投入,享受型消费成为潮流;更加注重多元化、个性化体验。由于拥有更多财富和更开放的心态,他们试图打破传统对“中老年人”的刻板印象,希望突破年龄对他们的限制;更加青睐智能化产品。由于生活能力逐渐弱化,老年人越来越需要适合自己的智能化产品;社交成为消费的推动力。同时,老年群体的孤独感很大程度上需要被社交填补,社交驱动的消费在银发群体中越来越凸显。

  

“银发经济”蕴含着无限潜力,老年人的消费潜能也并未充分释放。企业只有在了解老年消费的“需求”与“痛点”之后,才能把握好不同老年人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区域、不同消费能力和偏好的老年人,去设计、生产、提供差异化、个性化、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丰富适老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银发经济市场供需平衡,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虽然当前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但电影文娱产业依然保持相对繁荣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需求不减。在大众的消费需求中,文娱消费一直是比较稳定的部分。人们需要娱乐、休闲、放松,以缓解压力和疲劳。即使经济形势不好,很多人仍然愿意花费一定的时间和金钱去观看电影、演出、艺术展览等文化活动。

  

2、多样性选择。电影文娱产业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口味和需求。无论是电影、电视剧、音乐、舞蹈还是其他类型的艺术表现形式,人们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这使得市场更加细分化。

  

3、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影行业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提升,例如3D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电影的观赏体验,也吸引了更多的观众。

  

4、政策支持。政府对于文化产业的支持也是电影文娱繁荣的原因之一。很多地方政府把文化产业作为重点支持领域,提供了各种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文化企业创新发展。

  

  电影文娱产业的繁荣不仅与市场需求有关,也与技术的发展和政策支持等因素密切相关。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电影文娱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引领消费、刺激内需的作用。

  

(先谈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义: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途径,又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只有坚持均衡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我国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严重,新产品附加值低和缺乏核心技术的加工制造业大国的形象,从而有效实现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发展战略,真正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明星企业和知名品牌.文化竞争力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国际地位,国际话语权的最终决定力量.中国改革开放将近30年的历程,其累积效应已经使中国从一个经济的弱国变成一个经济的大国.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四位,今年有可能超过德国,对外贸易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位,中国的外汇储备量是世界第一大国.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但还不是一个经济强国,在经济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我们文化转换为财富的能力还比较低,表现在我们的设计研发,品牌创造,渠道创造,国际上的社会责任等等,归根到底是文化价值观的问题,是民族文化转换为财富的能力的问题.

  

(再说怎么做)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过程中,我们应该确定一些新的理念:

  

第一,文化竞争力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关键理念.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十七大"要求,这个理念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但是真正把文化竞争力的提高变成国家战略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标志是什么我认为,主要包括国家文化和价值观被世界认可,国家的文化已经形成并具有核心竞争力,国家由一个经济大国转为经济强国.

  

第二,应该确立文化可以创造永久性财富的理念.推动我国文化积淀,文化资源,文化创意转换成为财富的过程,也是促进从无形资产转变为有形资产的过程.我觉得在所有的财富里面,可以成为永久性财富的实质上是文化和文化产品,其余的有形的,刚性的物品都会被消耗掉的,不能被消耗掉的,包括历朝历代保留下来的东西,最终是文化产品.国际上对这个问题有很多研究,认为可以保值并可以增值的东西,就是文化的创造,包括有形和无形的东西.所以,创造出更多被民族和世界认为有永久保存价值和变成财富的文化产品,是我们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点.

  

第三,应该确立文化是无形资产的理念,使文化发挥比货币更大的渗透力.我们通常认为货币资本渗透力很大,但是未来更大的渗透力表现为文化产品.一部著作,一个产品,一个品牌都可以变现,因为在现代信息社会,知识经济这样一个新的经济形态下,这些东西是随时可以变现的东西.比如说品牌所蕴含的价值,比如说商业信用的价值,这些东西都是可以变现的无形资产.只有当文化和文化创意呈现出一种比货币资本更强大的渗透力,渗透到所有行业和产业中,形成一种新的思维状态,生活态度和工作方式,整个国家文化创造力被激化出来,这个国家才真正具有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创造能力.举一则故事为例:瑞典政府曾复制了古代一艘与中国政府贸易通商一个大商船,叫歌德堡号,承担从中国运回商品,中国商品当时有茶叶,丝绸,瓷器,一部分家具.这一个船的中国商品就相当于瑞典当时全部的GDP,那时候中国的商品,包括瓷器,丝绸,是被世界各国珍藏的财富,有很高的文化价值.现在我们打捞出来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沉船,很多是乾隆年间的官窑,那时候就是艺术品,文化品,是世界各国争相收藏的财富,在当代的价值就更高.我们现在虽然是文化大国,我们的商品是低价位,我们去年服装的出口价格平均是1.81美元,2004年我们的羊毛衫出口价格是一件4美元,我们所创造的财富量和出口的商品量是不等的.所以我们品牌的创造,我们物质产品中文化价值的创造,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确立文化具有独特规律的理念,不能像搞政治运动和发展制造业一样发展文化产业.我觉得经济学理论里面经济运行的规律是需求创造供给,满足既有消费需求,挖掘潜在消费需求,创造新的消费需求.文化产品生产的规律是正好相反的,是供给创造需求产品.有文化产品的供给,才可能产生类似的产品需求.因此,文化产品生产规律和制造业的规律是不同的,制造业的规律是需求创造供给,而文化产品生产规律是供给创造需求.因此,与人的物质欲望比较起来,人在精神层面的需求更加广阔,我觉得这应该成为文化产品一个内在的规律.

  

第五,确立大力发展文化贸易是主动调整贸易战略的理念.加快转变文化的贸易增长方式,加快转变我国整个贸易增长方式,应该成为我国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的一个切入点.就要加快形成具有高附加值,高文化含量的产品,改善我们国家服务贸易逆差,增强我国文化贸易的能力,使中国文化通过国际化大流通,通过可贸易商品走向全世界.

  

第六,确立文化发展是优化产业结构的理念,用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二三产业比重失衡.当前我们处在工业化的中期或者后期,制造业的庞大是必然的,但和制造业相关的服务业很不发达,所有产业中的文化价值还没有被创造和挖掘出来.所以,要优化产业结构,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文化价值含量最高的产业,我觉得应该分为四种形态,第一种是与商品交易和交换如影随形的服务;第二种是与生产相伴生的服务;第三种是纯粹服务品的生产和交易;第四种是由政府和公益性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品和准公共服务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