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船舶行业发展趋势(船舶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2024-04-27 19513 0 评论 行业动态


  

本文目录

  

  1. 船舶发展趋势
  2. 船舶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3. 中国船舶近期会怎样发展

2013年8月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希望在未来三年内,推动国内造船行业实施兼并重组并加快转型,继续朝附加值高的海工装备制造等方向发展。

  

《实施方案》并未透露造船业兼并重组的具体方案。8月5日,多位造船业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目前行业已经出现明显的关停并转趋势,兼并重组主要出现在小型船厂之间,部分大型船企也进行了内部资源整合。

  

如何控制产能过剩,仍然是造船业的主要任务。上述《实施方案》为此特别要求:三年方案期内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核准、备案新增产能的造船、修船和海洋工程装备基础设施(船台、船坞、舾装码头)项目。

  

根据上述《实施方案》,造船业此次获得的支持政策涉及产能控制、船型升级、信贷融资、政府消耗等多个方面,其中产能控制的措施得到重点强调:不仅新增产能被严格禁止,在建和暂停建设的造船相关项目也被要求清理。

  

为表明控制产能的坚决立场,此次《实施方案》同时要求国土、交通、环保等部门不得办理土地和岸线供应、环评审批等相关业务,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13年上半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手持订单量和新接订单量三大指标尽管仍然在全球保持领先,但80家重点监测企业所完成工业总产值再度下降16.6%。

  

航运市场的前景也并不明朗。尽管行业风向标BDI指数(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2013年6月下旬以来已经回升到1000点以上,但上个月全球造船订单又出现了今年以来首次下滑,意味着市场对新船的需求有所减弱。

  

如果下半年船舶运价仍然在底部徘徊的话,造船市场遇冷的概率较大。业内年初预计全年新接订单载重吨会达到8000万吨,如今则将目标下调到了7000万吨。参考: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2013年我国最新船舶新政策解毒》

  

1、中国的港口规模居世界首位,今年上半年,仅外贸一项的货物吞吐量高达 23572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高达 13818万标箱,港口和船舶的运作模式已有几千年的人力为主发展成为高度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

  

2、此前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显示,虽然2018年上半年,全球航运市场迎来小幅增长,我国新承接船舶订单也同比大幅上涨。但融资难、交船难、盈利难的问题仍然存在,船舶工业平稳健康发展仍面临较大挑战。

  

3、想要打造“智能船舶”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互联互通、系统整合、远程控制和自主操作。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建立覆盖全球的船舶营运和管理数据中心已成为可能。目前,国际航运大公司已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监控所属船舶的位置和航行状态。在内河水域已能实现对船舶位置、航行状态、机舱主要设备实时参数以及驾驶员行为的监控。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对感知和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船舶航路和航速进行设计和优化;可行时,借助岸基支持中心,船舶能在开阔水域、狭窄水道、复杂环境条件下自动避碰,实现自主航行。

  

4、货轮运输与图扑可视化系统相结合,能准确显示靠泊时间、实际开工时间、计划完工时间、计划离泊时间、总冷/危/超、剩冷/危/超、总大小箱、剩大/小箱、作业总量、剩余作业、剩余装船、剩余卸船,通过数据驱动实现对船只装卸总量(完工、作业中)的统计,分析船舶作业效率,为合理安排工班、调配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5、通过对船舶航行状态、耗能状况的在线监测与数据的自动采集,对船舶能效状况、航行及装载状态等进行评估,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数值分析及优化技术,为船舶提供数据评估分析结果和辅助决策建议,以及航速优化、基于纵倾优化的最佳配载等解决方案,实现船舶能效实时监控、智能评估及优化,以不断提高船舶能效管理水平。

  

6、航行分析和处理,对船舶航路和航速进行设计和优化;可行时,借助岸基支持中心,船舶能在开阔水域、狭窄水道、复杂环境条件下自动避碰,实现自主航行。

  

7、依托大数据深度学习能力、图像识别跟踪与处理技术以及物联网交互技术,通过监控摄像头,智能识别非法闯入人员、物品掉落等情况。接入温度传感器数据,避免火灾发生。

  

8、将视频监控系统与安防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间实现无缝连接,并在统一的图扑可视化管理平台上实现管理和控制。赋予港口航运更智慧化的管理,通过主动式安防,将安全事件的识别效率有效提升。让管理者在最短的时间里控制局面,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船舶行业推行“智能化”“可视化”“无接触式”“绿色化”。智能船舶也是未来船舶发展的必然趋势,引领未来航运时代发展的主流。

  

智能船舶主要是指利用传感器、通信、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自动感知和获得船舶自身、海洋环境、物流、港口等方面的信息和数据,并基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大数据处理分析技术,在船舶航行、管理、维护保养、货物运输等方面实现智能化运行的船舶,航行过程中的精准定位、实时跟踪渡船动态,密切掌握船舶载货信息和渡运动态,通过“预防超载、远程控制、信息预警、数据分析”,以使船舶更加安全、环保、经济和更加可靠。

  

船舶作为港口运行的先决条件,其“智慧化”程度的提升,将促进港口智能化的质变。航行过程中的精准定位、实时跟踪渡船动态,密切掌握船舶载货信息和渡运动态,通过“预防超载、远程控制、信息预警、数据分析”,让船舶拥有智慧的数字大脑。

  

作为国产化可视化/数字孪生领域得排头兵,曾参与搭建了一套又一套智慧港口-只会传播-智慧轮渡 3D可视化解决方案,助力货船的绿色低碳安全运输。

  

可视化大屏上,透过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监视集装箱船位置,掌握航路上是否有潜在事故风险等。5G技术为船只与控制中心提供联系,同时 AI技术则会协助船只设定航线。

  

点击集装箱下钻至集装箱船界面,可视化 2D面板可查看货舱参数,如货舱种类、储存总量、货舱面积、货舱温度,管理员等,船员通过手机就能掌控全局。

  

通过集装箱箱号识别,可对接传统理货系统,可视化平台将货物的配送情况进行展示,替代原有人工理货的过程,提高安全性和理货效率。

  

螺旋桨是现代船舶的主要推进工具,螺旋桨一般有 3~4片桨叶,直径根据船的马力和吃水而定,以下端不触及水底,上端不超过满载水线为准。螺旋桨转速不宜太高,海洋货船为每分钟100转左右。巴拿马型船采用大功率的主机,螺旋桨激振易造成船尾振动、结构损坏、噪声、剥蚀等问题。采用可视化进行效率、工况等数据监控,保证船舶安全航行。

  

中控室综合展示区可查看船舱监控,海上气象情况,发动机数据监测,船体转向查看,坐标定位。Hightopo综合展示区从船上和陆地上的各种来源收集信息,并在显示器上展示出来。船长和轮机长可以通过查看显示器上的信息来检查船舶的运行状况并制定航线计划,控制船舶。

  

船舱监控:依托大数据深度学习能力、图像识别跟踪与处理技术以及物联网交互技术,通过监控摄像头,智能识别非法闯入人员、物品掉落等情况。接入温度传感器数据,避免火灾发生。

  

将视频监控系统与安防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间实现无缝连接,并在统一的可视化管理平台上实现管理和控制。赋予港口航运更智慧化的管理,通过主动式安防,将安全事件的识别效率有效提升。让管理者在最短的时间里控制局面,占据主导地位。

  

基于船舶气象站数据,分析海洋上空各层次的大气压力、温度、露点、风向、风速,海平面上的大气压力、温度、湿度、风向、风速、海面能见度、海面天气状况、海面蒸发、表层水温、波浪和其他特定的水文气象要素等,科学管理,在气象灾害来临前采取防护措施。

  

集装箱船普遍采用大功率柴油机,柴油机出水温度偏高,会增加运行阻力。查看设备数据,可随时进行调节,减少燃油浪费。同时,采用废气涡轮增压并提高增压度,轻量化、高速化、低油耗、低噪声和低污染,是柴油机的重要发展方向。

  

为使船舶保持在计划航线上,就要正确掌握转向的提前量和所使用的舵角,对于巴拿马船型,转向一般在离转向点 0.5海里开始使舵,观测转向角速度表,根据转向角速度,及时回舵、反向操舵把定航向。通过驾驶台的可视化大屏,能一目了然的掌握船舶的转向速度。结合航道、水文等安全信息,避免船舶转向时进入泡漩发生旋回而导致集装箱落水。

  

根据船舶自动识别系统、GPS与北斗定位装置,精准定位。轮船定位和导航服务随之兴起,各种船舶 GPS监控系统逐渐被开发并应用于水路运输的监控管理中。

  

GPRS是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以 GPS作为船舶定位手段,GPRS作为数据传输方式,通过船载终端和监控中心的信息交互,实现对远程作业船舶的有效监控,由此将大大提高水上作业船舶的安全性,减少水上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船舶行业发展趋势(船舶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复制成功